【导语】三月八日,快要到了,这一天是国际劳动妇女节。可是,如果你对一个年轻的女性说“节日快乐”,她很可能会不高兴。而且,一些在校女大学生已经兴起在三月七日过女生节。为什么呢?主要是源于“妇女”含义的理解。笔者就任性一回,研究一下,“妇女节”到底是谁的节日。
一、“妇女”的含义
1、辞典中的解释
在官方辞典中,妇女的定义是成年女子的通称。不单纯指已婚妇女,大于14周岁称少女,14岁以下(含本数)称幼女,7岁以下称儿童。
2、法律中的定义
在司法解释中定义14岁以上的女性称为妇女,未满14岁的男女称为儿童。从法律角度来看“妇女节”就很清晰:“妇女节”就是针对14岁以上的女性,14岁以下的女性应该过“儿童节”。
3、英文中的含义
妇女节的英文是“Women’s Day”,《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》对woman的释义是:
(a) adult female human being 成年女子: men, women and children 男子﹑ 女子和孩子; (b) [sing](without a or the 不用冠词a或the) female human beings in general; the female sex 女性: Woman has been portrayed by artists in many ways. 艺术家用各种形式塑造了女性的形象。
以上可以看出,英文的本意与我国的官方解释是一致的。
4、我国普通民众生活中的理解
在现实生活中,妇女常指有孩子的女性。这可能是众多年轻女性不愿过妇女节的主要原因。
二、妇女节的由来及意义
国际劳动妇女节(International Women’s Day,简写IWD)全称“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”(United Nations women‘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 day),其中因“Women‘s Day”可译“国际劳动女人节”或“国际劳动女性节”;在中国又称“国际妇女节”、“三八节”和“三八妇女节”。
1909年3月8日,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的女工和全国纺织、服装业的工人举行规模巨大的获得,要求增加工资、实行8小时工作制和获得选举权。这是历史上劳动妇女第一次有组织的群众斗争,斗争得到全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妇女群众的广泛同情和热烈响应,最后取得了胜利。
1910年8月,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国际社会主义者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。克拉拉·蔡特金倡议,以每年的3月8日作为全世界妇女的斗争日,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拥护。1911年的3月8日为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。该倡议导致为实现男女平等建立了国家法律框架,并且提高了公众对于迫切需要在各个方面提高妇女地位的认识。
联合国的倡议导致为实现男女平等建立了国家法律框架,并且提高了公众对于迫切需要在各个方面提高妇女地位的认识。
【结语】从“妇女节”的起源、产生及目的来看,我们似乎不必去纠结“妇女”这个词到底适用已婚还是未婚,有没有生活孩子,而是一种权利和荣誉的象征,年轻女性似乎也没要对这个光荣而重要的节日说NO。而另一方面,由于生活中民众对“妇女”一词的固定认识,为广大年轻女性所顾虑,为什么不能顺应民意将“妇女节”的措辞改成“女性节”呢?这样,众多的年轻女性就不用纠结了。最后,恭祝广大女性同胞节日快乐,生活幸福!
文/杜继业(上海市专职律师,民商法学硕士,微信号:ad80805)